差速器壳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米乐客户端 > 差速器壳

065)国共内战第25章失去的荣耀

  4月间,原先在张作霖手下任职、抗战时期担任国民政府参政院主席团成员莫德惠,奉蒋介石之命前往贵州探望了张学良。

  两人见面后的第二天, 张学良公开写了2封信,一封是给蒋介石的,一封是给自己旧部的。此外,张学良还私下写了一封信,委托莫德惠私下转交给周恩来。信的大致意思如下:

  分别十年,十分想念,兄当有同感。现今日寇已驱出,实为大快人心之事!尔来兄又为国事奔走,再作“红娘”,愿天相助,早成佳果!

  周恩来深知这是张学良的私信,于是守口如瓶,对此事闭口不提。此后,周恩来多方奔走,发动多方力量积极营救张学良。

  周恩来在为张学良奔走的同时,亦担心会惹得蒋介石心生不满,使张学良的处境更加艰难。于是,他时常嘱咐部下:有关张学良的一切言行、报道都要注意分寸,不要给张学良造成不利影响。

  1946年6月,中国驻日占领军先遣队在日本爱知县的首府、名古屋市升起中华民国国旗,标志着中国军队首次进入日本本土。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为加速二战结束进程以及战后的安排问题,苏美英三国领导人在伊朗举行了著名的德黑兰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详细阐述了美国方面对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的具体计划。会上,罗斯福提出:英国、苏联、中国、美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这就是罗斯福著名的“世界四大警察”思想。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为了尽快促成联合国这一机构的成立,他单独跟斯大林进行了会谈。罗斯福明白准确地提出这个联合国组织最高一级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四国组成,这个机构将有权以最快速度处理任何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突发事件。

  当斯大林听完罗斯福的阐述后,表示对成立联合国没意见,但他认为最高一级的组成国之一的中国应该被排除在外,这个组织应该由苏美英主导,斯大林强烈反对中国进入列强的圈子。

  斯大林给出的反对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德黑兰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苏美英三国出席,用此来讨论四个国家是不合适的。斯大林其实从内心深处看不起中国,而且也不希望看到一个民主、自由强大的中国。

  “在将来,一个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整个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罗斯福对斯大林的反对意见进行了否决,执意要让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斯大林虽然不满意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是当时美国实力强大,苏联的卫国战争能够胜利也得益于美国巨大的援助,因此也就没有坚持把中国排除在安理会之外。由于罗斯福的一再坚持,中国最后成功进入“世界警察”集团,并最终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制裁日本的措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同时剥夺日本明治维新后取得的日本四大岛之外的一切岛屿和领土,由各盟国接收。而对于日本本土的处置办法,当时盟军商讨的结果是效仿德国投降后的占领计划,将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分为多个占领区进行军事占领。

  按照规定,北海道地方和东北地方由苏联派兵占领;本州岛上的关东地方和中部地方由美国派兵占领;九州岛的整个九州地方和本州岛西部的中国地方由英国派兵占领;四国岛的整个四国地方有中国派兵占领。另外,东京都地区由中美英苏四国分占;近畿地方由中美共管。

  当时,日本分治的计划书共有两个,第二个计划和第一个计划大同小异,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套计划将中美共管的近畿地方全部划给美国接管,仅有大阪府由中美共管。

  通过对比日本的地形图和人口密度图显而易见,不管在方案一还是方案二,日本最大的两块平原,关东平原、浓尾平原都属于美国的接管区。日本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大多也都在美国的区域。反观理应中国分占的四国岛,全境几乎全部都是山,仅有北部沿海,靠着濑户内海的工业带,勉强有点人。中国作为在二战中受伤害最大的国家,美国的这种划分方式显然是有失公平的。可能也正因如此,美国将近畿地方划为中美共管。

  不过,盟国战后对日本的分占有很多的意义,不能简单地以利益和价值来作衡量。

  12月25日,美国国务院正式发来信息,希望中国能够按照公告协定,以战胜国的身份,尽快派兵赶赴日本参与占领。

  当时的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按理说是无暇兼顾日本的占领问题。毕竟一个一万多人的装备精良的整编师消耗是很大的,而且还是派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日本服役,单日常经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因此,蒋介石最初是很犹豫的。不过,在美国的多番催促之下,经过慎重的考虑后,蒋介石终究是下定决心派兵进驻日本。对于如何出兵,出多少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长徐永昌和驻华美军司令官魏德迈提出两个方案:

  第二个方案是以步兵两个团为基干,配以政务人员及特种兵混合编组为一个支队,约1万人。

  蒋介石经过考虑,决定选择了第一个方案。但是派哪一支队伍去呢?蒋介石有点犯难了。因为,如同远征军一样,派驻到日本的军队,同样代表着中国的形象,不可轻率。终究是美国提醒,在东南亚大战日寇的远征军新1军新38师可以胜任。

  新38师单兵素质高,很多都接受过美式训练,而且装备十分精良,能够达到当时的发达国家的A级水平。

  新38师在滇缅战场多次重创日军,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对日本军部有很大的影响力, 或者说是威慑力。

  当时,国民政府为了接收中国东北的主权,蒋介石已经把远征归来的新1军和新6军同时派往东北了。既然新38师不能去日本了,蒋介石又琢磨着再找一支同样痛打过日本的队伍,找来找去,找到了同样在西南战场令日军闻风丧胆的荣誉1师,以及荣誉2师。在进行了一番精简、筛选之后,两个精锐师被整编为67师,准备择日前往日本。

  国军中的荣誉师都是由伤愈后的老兵组建的,士兵的作战经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丰富,所以荣誉1师和荣誉2师就是国军王牌中的精锐。整编为67师后,又进行了一番筛选,整体水平又有了新的提升。比如说,所有士兵要求五官端正,身高一米七以上,而且要有小学以上文化。在今天看来,这些要求都很容易达到,但是在民国时期,能达到小学以上文化的人,不亚于要求现在的人能达到大学文化以上。

  此外,行军打仗,难免磕磕碰碰,脸上有个伤口什么的,就过不了关。还有就是那时的中国穷苦人居多,大部分人营养跟不上,身高能达到1.7米以上的也不多。

  最终,经过复杂的筛选和比对,整理出来步兵团3个、炮兵团1个、运输团1个,外加战车、工兵、通信等营各1个,宪兵200名,合计14500人,改编为整编67师,由戴坚任师长。

  戴坚毕业于黄埔七期,进过陆军大学深造,是典型的科班出身。1941年,年仅28岁的戴坚被任命为荣誉2师少将师长,出征缅甸,参加过攻克松山、腾冲等重镇,还曾与孙立人的新38师实施反包围,解救出被围的英军士兵数百人。因此,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誉。

  当戴坚得知自己将带领中国驻日本占领军驻防日本时,心情非常激动,当即挥笔写下一首占领军军歌:

  盟军远东总部计划把中国占领军安排在日本新泻县为中心的地区。但新泻县山多人少,既不是日本工业区,甚至不是重要地区,蒋介石认为驻防在此种次要地区,中国军队面子上过不去,因此提出要驻防四国岛。但盟军远东总部告知,四国岛已被划定为英军驻防区。中方又提出驻防九州,盟军远东总部再次拒绝,理由是九州防务重要,不是中国军队能担负的。后来盟军远东总部又提出,中国军队可以驻扎在爱知、三重、静冈三个县,以爱知县为中心。考虑到爱知县首府名古屋是日本第三大工业城市,静冈县也是农业区,中国驻日占领军接受了这个提议,驻防地这才确定下来,师司令部就决定设在爱知县首府名古屋。

  爱知县作为日本的工业重地,一直以来都是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首府名古屋市是日本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尤其以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闻名。丰田汽车的总部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二战日本著名的零式战斗机就是名古屋的三菱飞机工厂生产的。蒋介石认为中国统一后应该发展工业,而爱知县的工业基础能够给予中国工业化很大的帮助。

  4月19日,时任军令部第一处第三科的上校参谋廖继威也被调到第67师,并被作为先遣官先行一步派到日本。

  先遣代表团在5月27日乘坐B24轰炸机,由上海江湾机场起飞赴日,除廖继威外,成员还包括:师长戴坚、随从上尉副官王某、名古屋港口司令海军中校卢东阁、占领军后勤主任王者师上校、外事组长常家铠、还有三名翻译官。此外,还有驻日代表团团长朱世明、顾问李立栢,和其他4名代表团人员。共计13人。

  在机场,有人问代表团:你们为啥不坐客机而要坐轰炸机呢?戴坚回答:“我们是以战胜国的姿态去的,必须要武装进出日本,才能表示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威武。轰炸机除了不携带炸弹外,机上的机关炮是原封原样的,就表示我们是武装进出。”

  在前往日本的飞机上,戴坚俯瞰长空、大海,日本侵华的往事历历在目,但此刻他即将以战胜国的身份接管日本,心潮澎湃,当即写下一首诗:

  可是廖继威等人在横滨左等右等,一直等到七月中旬,也没得到占领军启程来日本的消息。直到7月下旬一天,他终于接到电话,占领军不来了,要求在日本的先行人员迁往东京。

  8月3日,完成整编的67师,在越南海防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大量华人华侨以及当地民众,站在路边围观这支即将开赴日本的威武之师,华侨更是向67师献上了“威扬东瀛、光荣祖国”的锦旗。

  就在67师抵达上海,出征在即时,蒋介石却突然下令67师北上,分解到另外两个师中,随12万大军一道,在李默庵指挥下进攻苏北解放区。蒋介石的预想是,集中12万人的优势兵力,快速解决掉只有三万兵力的粟裕,得手后再将67师抽出来去日本。这样,既不会耽误去日本的行程,又发挥了67师的出色战斗力,一举两得。

  7月13日,就在国军徐州绥靖公暑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打算全面进攻苏北的前两天,粟裕先发制人,率先发动攻击。李默庵匆忙应战,但奈何骁勇善战,粟裕用兵如神,仅一个半月时间,李默庵的十二万大军就折损53000余人,减员近半。

  这53000人当中,就包含被蒋介石临时分解调用的67师的大部分精锐。在经历了海安、如皋等战斗之后,分解在69师和65师中的67师土崩瓦解,番号自此亦不复存在。

  国军驻日本先遣部队只得于1948年返回国内。先遣队离开之前,国民政府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把代表钟汉波叫到南京海军司令部,告诉他:“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中俘虏了我们的“镇远”、“靖远”两艘大船,大锚、大锚链、大子弹等,都存放在东京上野公馆里,此乃我之国耻,我劝你一到日本把它们要回来。”

  最后,钟汉波从日本带回了34艘日本舰船以及“镇远”、“靖远”两艘战列舰的锚链20英链,以及10个炮弹弹头。

  戴坚回国后,发现67师早已烟消云散,自己成了光杆司令。蒋介石为了安抚他,很快就任命他为209师师长。209师是蒋介石在大陆后期最为器重的青年军成员,全师清一色的美式装备。蒋介石以209师师长相委,足以看出他对戴坚的器重。

  蒋介石退守台湾后不久,戴坚就选择了退役,去了美国生活。而67师覆灭之后,蒋介石也放弃了派遣驻日占领军的计划,转而派遣几个武官代表进驻盟国占领军总部,作为军事占领的象征。

  1987年七七事变50周年时,戴坚重返大陆。面对记者的采访,戴坚激动地说:“一个民族,尤其不能忘记自己的过去。筚路蓝缕,哀鸿遍野尤其要记住:’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取消占领日本的不单单是中国。英国由于国内经济衰退,无法承担驻军日本的费用,最终将其占领区移交给了美国,苏联则在麦克阿瑟的威胁下,也未能派兵占领北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