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后市场,假机油一直是沉疴积弊。每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前,后市场总会爆出一些机油造假的新闻,今年也不例外。
就在前不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2024年快热式电热水器等13种网售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
结果显示,在抖音、京东、拼多多、天猫等6家平台27家销售单位共抽查了28批次的机油产品,发现有1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39.29%。
当电商平台成为售卖假机油的“温床”,不仅会引发严重的“信任危机”,也让假机油这颗“毒瘤”的清除变得更困难。
相较于屡遭诟病的假机油顽疾,产业链上游的变化,给后市场带来的阵痛,则更为明显。
一方面,价格战与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加速行业洗牌,传统4S体系迎来“至暗时刻”,这两年来经销商集团连环暴雷,导致大量车主面临下订后无车可提、购车款退不回来、售后服务没有办法进行等困境。
保费高、出险率高、维修成本高,是新能源车险的主要痛点,而超过50%的渗透率意味着新增保单中每两单就有一辆电动车,无疑会改写整个车险行业的盈利逻辑。
此外,随着车险综合改革的持续深化,固化的利益链条被打破,隐匿在博弈下的保险事故车行业的乱象也浮出水面。
借助一年一度的315,汽车服务世界将上述行业乱象进行盘点,为从业者敲响警钟。不仅是要敲给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作恶者,更想唤醒从业者的危机意识。
近年来,全国各地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假冒伪劣机油的打击与惩治力度。但即便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假机油的案件仍然是层出不穷。
据《汽车服务世界》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截至2025年2月),假机油相关的报道有60多起,涉案金额小到上千,大至上亿元。
其中,3月份山西晋城大型侵权假冒润滑油案,涉案金额高达1.3亿元,是近两年来涉案金额最高的假机油案。
此外,4月份云南玉溪公安局江川分局披露的案情最为严重,该制假团伙销售涉假套牌机油,通过经销商销往全国22个省市,涉案金额高达上亿元。
一是在造假品牌端:美嘉壳三大品牌,依旧是被造假的主力军;此外,长城、马牌、道达尔等品牌的机油造假也在增多。
二是在制假方式端:犯罪团伙以一个城市为据点,选择隐蔽地点进行造假,向全国各地销售假机油,形成了“产、运、销”的黑色产业链。
三是在销售方式端:线下门店、经销商、线上电商、社交平台(微信、QQ),以及现在流行的短视频平台,都是假机油的流通渠道。
曾有修理厂老板表示:“所有的假机油90%在网上,还有10%来自汽配城。修理厂是不会用假机油的,除非老板不了解这一个是假机油。”
去年,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云南玉溪特大假机油案件的调查细节。
在该案中,造假商者伍某,不经过任何加工,直接把8元钱1升的基础油灌装起来,经过假冒注册商标的包装,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品牌机油。
假冒的品牌机油出厂价只要45元,嫌疑人林某以80元左右的价格卖到汽修厂,汽修厂再以400元左右的价格卖到消费者手中。
林某表示,那些购买低价知名品牌机油的修理厂,对产品的真伪心知肚明,但还是按照正品在销售,只有换机油的消费者被蒙在鼓里。
令人心寒的是,被利益熏心的汽修厂还不在少数。仅林某一个经销商销售的假机油就涉及全国190多家汽修厂;光是云南地区,就有53家修理厂采购了林某推销的假机油。
造假商伍某通过“淘宝”、“抖音”、“快手”等网络渠道,发展出上百名经销商。这些经销商要么直接将假机油推销给修理厂,或在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平台上打着“窜货”、“代工厂直发”等幌子,直接向消费者零售。
今年2月,市监总局进行的大抽查结果为,机油类产品在抖音、京东、拼多多、天猫等6家电子商务平台27家销售单位,不合格率高达39.29%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已然成为机油售假的最大“帮凶”。
这一情况不仅凸显了电子商务平台上机油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也给汽服门店在配件采购和使用上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此前汽车服务世界做过测算,假冒伪劣机油一般是由质量比较差的再生基础油或者一类矿物油生产的,成本最多不超过8元/L。还有直接用废机油加工而成的假机油,成本则更为低廉。
通过仿冒知名品牌的包装和商标,这些假机油以正品价格出售,巨额利润的驱使,使得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在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流通层面,电商平台成为售假“温床”。假货猖獗的表象之下,其实就是暴利驱动的不法商贩与电子商务平台监管缺位的交易生态构成了恶性循环;
在监管层面,机油造假地点隐蔽化、造假技术升级,使得打假越来越难;而惩戒力度不足,对暴利行业的震慑力度有限。
在消费层面,部分消费者被低价所吸引,且缺乏基本的维权意识,这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纵容了制假售假的行为。
可以看到,假机油的猖獗,某一些程度上是造假不法分子、购买假货的消费者以及采取“绥靖”态度的电子商务平台,三者之间的“不谋而合”。
因此,假机油的根治也需要多方协同。不仅需要高压执法瓦解产业链,也需要消费观念升级和市场透明度提升;
除了老生常谈的假机油外,这两年来经销商集团突然成为了后市场“不稳定分子”。
从2024年年中开始,多家上榜百强、甚至是上市企业的经销商集团都曝出了不小问题。
据汽车服务世界的不完全统计,以广东永奥集团“旗下80多家4S店关门结业”为起点,2024年至少有8家全国或区域影响力4S集团爆雷。
到了今年,“4S经营异常”现象已经在全国数十个城市中出现,并且从“某4S店资金链断裂,三十余车主提车难”,发展到“一个城市里几家4S店一起倒闭”。
据不完全统计,在最近一个多月里,全国已经有数百家4S店关门、影响数百万消费者,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整个车市发展史上都实属罕见。
根据公开信息,这些4S门店暴雷跑路,最根本的原因是资金链断裂。但这并不代表,留下的一地鸡毛就可以置之不理:
有行业的人说,以前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但现在4S经销商的行业现状是,找不到和尚,庙也被搬空了。
据统计,过去3年内,超过8000家4S店宣布关闭,年均退网量超2600家。2024年仅上半年,退网的4S店接近2000家。
究其原因,一种原因是新能源车与燃油车此消彼长之间,慢慢的变多的传统4S店撑不下去了;另一方面则是汽车价格战,导致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去年8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协会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能够高度关注当前汽车经销领域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和关停风险问题,果断采取阶段性金融纾困政策措施,切实防止汽车经销领域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随着车市竞争日益激烈,未来4S店暴雷跑路的情况预计还会持续发生。对于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怎么样预防遇到4S店突然倒闭、退网的情况。
在买车前可通过厂家官网或客服,查询经销商的授权状态,并先与4S店确认是否立刻能拿到合格证。
在签订购车合同时,务必保留好定金收据、合同文本、付款凭证、等重要文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交车时间,并注明违约责任,以便在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时维护自身权益。
如果遇到提车难、退款难等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时,应及时向厂家投诉,必要时还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回到行业角度,经销商的困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与早年经销商粗放式的扩张战略、主机厂与经销商一直处在不对等地位等因素息息相关。
因此,经销商体系想要摆脱周期性的宿命,不仅自身要变革,还要与主机厂协同,构建价值共生机制。
去年8月,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发布的“保险事故车维修现状调查”文章及视频在业内引发大量关注,内容核心呈现了当下独立售后事故车业务链路中存在的两大乱象:
一是部分保险公司和无修理资质的修理厂进行合作,将事故车推送给这类修理厂;
按照规定,维修企业由低到高分为三类,只有具备二类以上资质才能对整车进行维修。
但在实际中,一些无修理资质的修理厂,却因是保险公司认可的合作伙伴,就能获得事故车业务推送并展开事故车维修项目。
在央视的报道中就提到,车主的事故车就被推送到了一家所谓4星合作修理厂维修,而这家所谓4星合作修理厂不久前被交通执法部门查处,查处的缘由是保险公司与无资质修理厂合作修理事故车辆。
二是保险公司通过种种形式为修理厂提供修复件,但这些修复件大多没有标准,也没有合格证。
事故车修理离不开零配件,汽车修理使用的零配件大体上分为三类:原厂配件、同质配件和修复配件。
其中原厂配件和同质配件都属于成品件,其合格证都是基于执行标准、型式检验、一致性管理和出厂检验出具的。
所谓修复件就是“将汽车维修过程中更换下来的配件做修复,使其恢复原配件尺寸或性能的零部件”。
但据央视报道,在事故车维修中,保险公司以招投标的方式大规模采购修复件,大多数没有执行任何标准,更没有合格证,质量保证无从谈起。
以轮毂为例,个别保险公司修复件的使用率高达60%以上,其中大多数没有合格证。这也是这两年修理厂和保险公司合作过程中,存在争议和冲突的地方。
除了配件问题、将事故车推给资质不够的维修企业外,“保险公司减少业务员、依据保单制定赔付等级”等现象,都是行业顽疾,近两年保险公司与修理厂频繁发生冲突,就是有力的佐证:
2022年4月,湖南当地汽车协会就头部保险公司牵头对新车返点进行打压发布《紧急通知》,呼吁当地车企会员单位抱团取暖,暂停头部保险公司的车险出单;
2022年7月,湖北武汉某4S店工作人员对当地保险公司理赔人员拳脚相加,表达对保险公司的不满,并向保险公司提出较为合理透明的定损政策的诉求;
2023年10月,因修理厂和保险公司之间冲突频频,某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某市汽车维修行业工会联合会发布了一份《关于请求省银保监局纠正商业保险公司事故车维修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函》......
在车险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和修理厂是合作方,二者的初衷是共同服务好车主,本身利益是一致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这种合作伙伴关系逐渐演变成明争暗斗,甚至激化成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最终受伤的却只有车主。
无论是屡禁不绝的假机油案件、密集的经销商集团,还是频繁发生冲突的修理厂与险企,这些汽车后市场的乱象,不管是对于车主,还是对于整个行业,都是不利的。
站在从业者角度,只有维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才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在这个基础之上,产业链各方才能找到共赢的路径,一同推动行业向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3分钟2球!3-2复仇 6.3亿战舰欧冠仍悲壮出局 9.3亿豪门冲向5冠王
突发!英伟达盘后一度跌超6%,市值蒸发超1.3万亿元!AMD盘后一度跌超7%!发生了什么?
吃饭吃晕全员躺平!综艺黑马凭摆烂逆袭:观众就爱看明星不营业
爸爸教无臂女儿用脚剥橘子,两人的反应令人泪目,幸亏父母没放弃孩子(来源:舜网)
2年前那个“情人节带男友结扎”的女生怀孕了,生父身份成谜+孩子跟狗姓太逆天…
- 上一篇:中日韩养老金池子比照给中老年人的5个
- 下一篇:全方面分析2025年汽车售后配件市场